中国的传统文化前一文章中谈到与西方传统的奴隶制文化不同,是农耕的自由民文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社会的管理阶层是儒家土大夫组成的流官与乡土士坤共同管理,皇权不下县,县下唯宗族,小政府模式管理华夏几千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工业化降维打击中国,而农耕社会在西方工业化面前束手无策,前辈先贤开始学习西方,开始了一百多年的探索,首先是曾左李张等中兴名臣的洋务运动,再到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运动,后来的预备立宪等满清朝庭上下自救运动的一系列运动,可以看出无论是器还是道在与西方竞争中全面失败。后来五四新文化运动,最终总结,是文化层面的失败
我们传统的农耕文化在国家层面的竞争中失败了,社会基层呢?今天就谈谈农村社会的基层的具体表现要素:家族、宗祠、家谱、大家族等传统农耕社会的具体文化结构。
家族
什么叫家,诸候有国,大夫有家,家国同体,古代士大夫讲究家国情怀,古代家原始意义指在房屋下面有祭祀的地方,延伸而来家指家族大家庭,而我们日前平常讲的几口之家,指的户,派出所发给我们的户口本,指就日前的小家庭。
古代社会,生产水平落后,为了生存必然要聚族而居,自然形成家族,直到民国政权设置也只到县,县以下也只有乡公所等县政府的派出机构,县级政权下面的治安建设社会福利都靠大家族来维持,民国时代湖南农村家族还有公田,公田用于救济农困户扶养老人,助养本族贫困的读书人,所以古代社会没有人可以离开家族而独立生存,即使做官,也会文官告老还乡,武官卸甲归田,这就是古代农耕文化的家族的凝聚作用,家国情怀讲的是责任,由家到国,士大夫必须负责人的责任。
宗祠
宗祠,南方叫宗族祭祀祖先的场所为宗祠,北方也叫家庙,慎终追远,怀念祖先。宗祠内有各代先祖的牌位,祭日族人聚在一起祭祖,平时作为族人开会协商大事的场所,南方很多家族会给本宗祠取名,某某堂,自第一位到达本地的祖先名得出堂名。
家谱
家族会在盛世修订族谱,汉代唐代宋代明代以及清代的康雍乾三世都是盛修谱,家谱会从始祖略述,本堂第一位祖先到修谱时间族内男丁详细记载,乱世起时,衣冠南渡时,族人携家谱与祖宗牌位南迁,待到定居后,重建家庙,重修家谱,家谱又是华夏文明的载体,本人家族自二十一世纪初开始重新修订家谱,本人也有一本族谱。
大家庭
何谓大家庭,又何谓小门小户,华夏文化皇家讲究嫡长子继承制,平民百姓则普遍实行财产均分,为了维持家族力量,则往往不分家,务农经商读书各施其责,解放前各地还有不少几十几百人甚至几千人的大家庭,现今社会,普遍是儿女结婚就各自分家立业,都是小门小户,几口之家,古代靠大家庭抵抗风险。现代社会各种公共事务机构,服务社会,各种社会保险服务个人,传统家庭纷纷解体,由熟人社会过渡到陌生人社会,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国企纷纷破产,没有破产的,也不再承担社会职能,商品楼小区纷纷出现,陌生人社会成为主流,传统文化几成死亡文化,如何重建文化成为一项新课题。
现代社会将人从家族聚居的熟人社会中解体出来,西方由于是一神教的宗教文化,宗教帮助陌生人作为上帝的信徒团结在一起,大家都是兄弟姐妹,较好地解决了陌生人社会的精神生活;中国人由于不信宗教,传统的大家庭的熟人社会随着外出读书就业而离开,进入一个陌生社会,随着独生子女社会的来临,三口之家大量出现,儿女只有父母俩个生活在一起的亲人,周围全是陌生人社会,精神的孤独非常严重,尤其是互联网出现,年轻一代不少人除了工作几乎没有什么会交往,现在很多受过良好教育的男女不结婚的大量出现,也成为严重社会问题。
经济的腾飞,家庭条件的改善,互联网的普及,社会交往越来越少,如何解决精神需求,重新建构新的文化体系迫在眉睫。
希望互联网时代用新的社区文化或社团联盟互助文化代替以往传统的家族,而不是去恢复建立农耕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
老家旅游
视频河南
今日河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