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周会娟,尉氏县文萃汴绣厂厂长,“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开封市宋都杯汴绣技能大赛技术能手。她所经营的文萃汴绣厂成立于1998年,地处尉氏县县城,目前生产车间近300平方,绣工50余人,形成了从设计、绘图、制版、刺绣、装裱、销售一条龙的企业规模,年产值达百余万元,辐射带动百名妇女就业,2016年被认定为河南省巧媳妇创业就业工程示范基地。
1 汴绣之缘 周会娟生长在贫困村尉氏县大马乡周庄村,2001年她走进汴绣行业的时候才15岁,想学一门技术改善家里的生活条件,从此她与汴绣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曾师从河南汴绣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韩玉琴老师,学习三年的汴绣技艺,直到现在,68岁高龄的韩玉琴老师还会对她进行指导。从韩老师那里学会的技术不仅是要自己灵活运用创造财富,还要把这份财富传播给更多的人。同时她又师从高级工艺美术师苏绣大师王建琴,学习苏绣,有大师的指点再加上她刻苦认真,慢慢地,周会娟的刺绣技艺不断成熟,她的作品也屡获奖项。2010年,文萃汴绣厂的创始人李文萃将绣厂交给了周会娟,李文萃千叮咛万嘱咐说:“这不仅是一个汴绣厂,更是一份文化传承的使命,可不能在你的手中断链啊”。从那一刻起,周会娟就在心里就默默许下心愿,这辈子只做这一件事,而且一定要把它做好。 1 汴绣之美 汴绣需要绘画基础,比如:你拿到稿子的第一反应是能肯定这幅作品属于哪个题材,是国画、油画还是水粉,是近代、现代还是某个朝代。因为历朝历代的画风是不一样的,画稿的风格和色彩是决定针法和丝线颜色的依据,比如油画、水粉,需要乱针线、色彩要丰富,再比如宋代的画稿,多以平针为主,色调古朴典雅。所以每个绣娘学习刺绣的第一步是要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当然,对于销售来说,一般以名家的画稿为主,以针带笔,以线为墨,用汴绣的独特手法,把每副画的场景展现出来。 1 汴绣致富 周会娟经营的文萃汴绣场带动了数百名妇女就业,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其中她印象最为深刻的人是厂里的石艳芳大姐,她2001年到厂里学习汴绣,那时候她的女儿才7岁,刚入小学,婆婆早逝,公公瘫痪在床,丈夫的收入也不高。为了照顾家庭,也为了补贴家用,她学的时候格外认真,别人三个月才学会的基础知识,她一个多月就完全掌握了,善良朴实的她从来都不会偷工减料,为此也成为了厂里技术最好的绣娘。绣的品质越好,价格就越高,家里的日子也就慢慢好起来了,就这样靠着一双巧手把女儿供读到了985名校。她让周会娟感受到幸福生活不会从天而降,但劳动可以让梦想成真。 石艳芳大姐制作汴绣 1 汴绣传承 由于对汴绣的共同认同和热爱,周会娟与文萃汴绣厂的创始人李文萃的儿子走到了一起,结为夫妻。在婆婆的指点下,她学习了更多的汴绣技能和经营管理知识。出色的才能,让她于2010年正式接管文萃汴绣厂。如今,文萃汴绣厂在她的带领下,绣娘个个都是技术能手,产品也从原来的单面绣进步到了双面绣。 1 周会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的妇女姐妹在家门口就业,让她们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家庭和孩子,让孩子不留守、老人不空巢。同时计划通过多方努力,可以让汴绣进校园,让孩子们从小能耳濡目染,学习这项传统文化,为将来能培养一批高素质、有创新的汴绣人才做基础,把这一门手艺传承下去。
老家旅游
视频河南
今日河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