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梨农在采摘成熟的酥梨 吕忠箱摄 |
![]() |
宁陵县葛天公园一角 吕忠箱摄 |
![]() |
春暖花开,游客在万亩梨园花海中嬉戏 王伟摄 |
![]() |
石桥镇孙迁村打造中原彩绘第一村,环境变好了,村民脱贫了,村民经过全村的巨幅全家福前,都充满了自豪感 高会鹏摄 |
![]() |
宁陵县举办第二届汉式集体婚礼,倡导“不要车、不要房,自己家业自己创”的新型婚恋观 吕忠箱摄 |
![]() |
今年夏粮取得了大丰收 吕忠箱摄 |
![]() |
智能改造后的史丹利,机器人在装卸肥料 吕忠箱摄 |
![]() |
宁陵贫困群众在扶贫车间务工,顺利脱贫增收,脸上笑容灿烂吕忠箱摄 |
![]() |
宁陵县产业集聚区鸟瞰图 崔坤摄 |
□本报记者王平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刘梦珂本报通讯员宋涛
初秋9月,走进宁陵县万亩生态梨园景区,郁郁葱葱的梨树一眼望不到边,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枝头,金顶谢花酥梨散发出来的清香沁人,不禁让人垂涎三尺;在梨园穿梭,犹如身在人间仙境,让人流连忘返。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还是一片风沙盐碱地。当时,在新华社原社长穆青笔下讴歌的10个优秀共产党员之一、全国林业模范、人称“老坚决”潘从正的带领下,经过几十年不懈地植树造林,构筑立体种植模式,将这里变成绿色的海洋。22万亩酥梨、10万亩白蜡条(杆)、31万亩花生成为宁陵农业“三宝”,也成为群众赖以发家致富的“聚宝盆”……
70年风雨兼程,70年砥砺奋进。宁陵县经过一代又一代人坚苦卓绝的努力,社会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正昂首阔步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上。2018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8.3亿元,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938元,均比改革开放初期增长上百倍,特别是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7倍。
1
深耕乡村建美丽家园
走进宁陵县石桥镇孙迁村,突然眼前一亮,每家每户的房屋都有彩色墙绘,精巧别致、风格各异……
“美丽乡村是我家,孙迁不比城里差。”这是孙迁村群众常挂嘴边的一句话。
其实,孙迁村是该县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近年来,该村按照宁陵县委、县政府“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推动乡村振兴的工作思路,依托自身的资源禀赋,建起了梨膏加工企业,并立足打造“中原彩绘第一村”,在全村6条街道,32个胡同两侧墙壁上彩绘了主题鲜明、风格迥异、栩栩如生,文化气息浓郁的3D图案,引来周边地市众多游客慕名观赏。村民生活在如画的环境中喜不自胜,幸福感爆棚。
不仅孙迁村美不胜收,与之遥遥相望的张弓镇小吕集村也是如画美娟。
5年前,小吕集村还是“一穷二白”,在党的扶贫政策帮扶下,昔日的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容村貌洁净靓丽,道路两侧文化墙传递着社会正能量;文化广场“党旗”主题雕塑鲜明夺目,亭台水榭铺陈其间,蜿蜒通幽;休闲背包厂、裕邦服饰、三石精密光学等5个产业集体落户该村产业园,470多名贫困人口在此就业,实现脱贫增收。
“厂在家门口,一天收入五六十元,车间内设有儿童之家,还不影响每天接送、照看孙女,感觉生活很充实。”正在给背包剪线头的蔡大妈说起现在的生活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进入新时代,宁陵县全面擂响乡村振兴战鼓,厚植“家当”、提升“颜值”、提升“底气”,一个个生态秀美、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乡村典型渐次绽放。
乔楼乡吴庄村建起第一家中心敬老院,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老人吃住全免费;阳驿乡袁庄村发展葡萄种植,全村年收入超千万元;刘楼乡陈庄村生产小玩具,占全国市场超90%份额,产品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逻岗镇金凯盛门业,过万平方米的扶贫车间让村民增收致富;孔集乡的富硒甜瓜基地,亩创收近2万元,引领现代高效农业;赵村乡翟楼的三商葫芦种植基地,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小葫芦做成富民大产业……
“在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们将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十大工程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十大行动,重塑当地水、路、林、湖、房等美丽乡村画卷,全域打造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让农村成为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宁陵县委书记李振兴说。
2
铸乡村振兴之“魂”
乡风文明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宁陵县,提起移风易俗,当地群众自豪不已。因为在这里,文明乡风已经蔚然成风。
“惠晓这闺女,懂事理,体贴人,男家压帖送了六万六的彩礼,她退回了五万元,乡里乡亲议论起这事,没有一个人不称赞的。”9月4日,谈及宁陵县城郊乡卫生院青年医生刘惠晓的事,院长白玖阁脸上神采飞扬。
近年来,宁陵县以婚丧礼俗改革为抓手,紧抓转变思想观念这一关键,出台规定,健全制度,为移风易俗立规矩;举办集体婚礼,评选乡贤孝贤和星级农户,为群众树立榜样,通过示范带动,全面推进,力改旧习。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多了,大操大办的少了;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的多了,吵架斗殴的少了;跳舞健身、休闲娱乐的多了,赌博打牌的少了。在宁陵广袤乡村,股股文明新风犹如春风扑面而来,吹进百姓心田,融入千家万户。
如今,宁陵县364个行政村,村村建立了红白理事会。据统计,全县农村操办红白事费用普遍降低1/3。
“一纸村规民约刹住了办酒风,大家没半句怨言。”张弓镇管庄村红白理事会73岁的会长王明证,做了几十年红白事“大总”,现在村民自觉不再大操大办红白事,令他感慨万千。
去年11月30日,民政部在山东济南市召开全国婚俗改革工作座谈会,宁陵县作为我省唯一市县级代表参会,县长马同和作了典型发言。
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持续提升乡风文明,该县制定并实施了“十星级农户”评选政策。按照民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据农村现状,设置增收致富之星、政策明白之星、移风易俗之星、户容整洁之星、反对迷信之星、学用技术之星、良好家风之星、诚实守信之星、模范守法之星、热心公益之星十个“星级”。
“评选小组经入户走访、实地查看、严格打分,评选出各类‘星级农户’,每获得一个‘星级’积50分,充值到发给贫困户的积分卡中,积1分即可兑换1元价值的商品。获得10个不同‘星级’的‘十星农户’进行年度表彰,另奖励500积分。”宁陵县县长马同和说,拿着积分卡可以到全县所有的“同心圆梦超市”兑换相应价格的物品,最后有社会爱心捐赠资金来买单,此举大大推动了农民群众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改变。
截至目前,全县已评选出“星级”24批,共计130420个,兑换积分1181万元。
3
特色产业势不可当
宁陵地方小,可产业丰。70年峥嵘岁月,特色产业已悄然崛起。
宁陵县是全国产粮大县、全国优质酥梨生产基地、全国油料百强县、全国无公害果蔬十强县、全国最大的白蜡条(杆)生产基地,还是国家级新型复合肥特色产业基地。
今年,宁陵县粮食种植面积107.5万亩,粮食总产近6亿公斤;果树种植面积达到24.4万亩,预计年总产值10亿元;全县蔬菜复播面积18万亩,产值近8亿元;全县花生种植面积31万亩,总产1亿公斤……
“今年是个丰收年,我种了7亩梨树,每亩收入1万元轻轻松松。”谈及收成,石桥镇刘花桥村民陈付义难抑内心激动。
宁陵县有700多年酥梨栽培历史,本地所产金顶谢花酥梨以酥脆易溶、汁多味甘闻名于世,是河南省名优产品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前,全县酥梨种植面积达22万亩,年产酥梨12亿斤,年产值超10亿元,梨果产业已成为该县一大经济支柱。
自2004年以来,宁陵县依托22万亩梨园已成功举办十六届梨花节和十二届酥梨采摘节,围绕梨贸易、梨加工、梨文化、梨旅游等全产业链来推进酥梨产业做大做强,带动酥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宁陵县不仅在土地上做文章,还在工业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产业。
2011年11月1日,投资10亿元的史丹利化肥项目在宁陵奠基,为宁陵农资化工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3年7月份正式投产,工期缩短了至少半年。”史丹利宁陵公司总经理刘胜波感慨地说,“从头至尾,直到现在,宁陵县委、县政府以及各个职能部门,都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和帮助,企业何愁做不好?”
随着史丹利项目的落地,宁陵县顺势调整了主导产业发展思路,把农资化工确定为第一主导产业。
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了产业集聚的“头雁效应”,产业集群优势越来越明显:分别投资10亿元的嘉施利、帝益、拉多美,投资9亿元的得利丰,以及亿丰、三宁、丰四方等,包括中翔塑料包装、鑫鹏泰编织袋等17家复合肥企业及链条企业相继扎堆宁陵。一艘新的肥业“航母”在这个豫东小县鸣笛起锚,劈浪前行……
4
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企业也不可停滞不前。
2015年,宁陵县农资化工产业正式进入提质阶段。
在河南省肥料产品检验中心(宁陵)和工程研发中心的加持下,该县肥料产业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并依靠质量创新转型发展,实现了由数量经济向品牌经济的整体性跨越。目前,肥料产业已有4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2家省级技术中心。
“科技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力量源泉。”这是宁陵县委、县政府及企业家们的发展共识。近几年,科技创新在宁陵被置于前所未有的高度,工业企业“三化改造”强力推进,通过产业持续升级带动了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链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
在嘉施利(宁陵)化肥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波掰着手指算了一笔账:“仅这一台自动码垛机,就可以减少15个壮劳力,每年可节省约90万元开支。”
其实,改造动作更大的还要数拉多美(宁陵)化肥有限公司。今年3月,该公司投资约2亿元、年产能35万吨的第二期高塔腐植酸钾复合肥项目正式投产。该生产线智能化程度达到80%,真正实现了省人、省电、省空间。
近几年,在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和环境治理的双重压力下,全国肥料产业生产规模整体下滑,但宁陵县高中端肥料产业却逆势而上、异军突起,规模企业市场份额持续增长,成为中原经济区依靠创新驱动,引导传统产业向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成功跨越的典范。
“宁陵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盯准‘智造’、定位精尖的结果。”李振兴说,“宁陵将继续革故鼎新一往无前,慎微实干行稳致远。”
老家旅游
视频河南
今日河南
猜你喜欢